發布時間:2023-03-10
瀏覽次數:66
在晴好的天氣里,如果你出現過眼睛刺痛、胸悶咳嗽、呼吸不暢等類似癥狀,這極有可能是空氣中的臭氧在作怪。截至目前,臭氧已成為全國各大中型城市的主要污染指標,困擾各地的空氣質量治理,也成為各地治理大氣污染的新重點。
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臭氧一直是當之無愧的“地球衛士”。據公開資料顯示,臭氧層能吸收掉99%以上的太陽紫外線,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天然的保護屏障。當高空臭氧減少時,全球皮膚癌患者顯著增加、人體免疫系統機能減退。
“那是距離地面10-50km高空的臭氧層。一旦臭氧到了距離地面10-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層,就變成了另外一副面孔?!蹦暇煼洞髮W環境學院教授崔云霞表示,太陽光輻射在與人類活動產生的氮氧化物、非甲烷碳氫化合物、一氧化碳等廢氣物發生光化學反應后生成的臭氧,一般在下午1至2點左右時濃度將達到峰值。
據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,形成臭氧來源的因素比PM2.5更多,治理過程也會比PM2.5更復雜,主要與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有關,還有就是陽光照射,夏季不是霧霾季,陽光更強,更容易形成臭氧污染。
“氮氧化物主要的排放是燃燒,包括燃煤、工業燃燒、機動車燃油、燃氣等,揮發性有機物來源主要石油化工,還有餐廚,噴漆、印刷油印材料等”,馬軍說,如果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削減不一致的話,臭氧污染可能會進一步上升,控制臭氧污染較為復雜。
簡單講,地表工廠燃煤、機動車尾氣、石油化工等會排放出一些污染物。這些礦物燃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氮氧化物會在空中四處飄浮,其中部分氧原子慢慢與空氣中氧氣分子結合,就會形成臭氧。清空太陽照射還會加速了這一化學反應。使地表臭氧濃度升高,從而對人體產生危害。
8月22日,國際環保組織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布《大氣中國2016: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》(以下簡稱“報告”),盤點全國161個城市“大氣十條”第三年的實施情況。報告顯示,2015年全國161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天數平均達99天。其中74個重點城市PM2.5、PM10、SO2、NO2年均濃度與2014年相比有所下降,CO與2014年持平。
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中國區總監付璐介紹:“2015年全國城市整體保持了空氣質量改善的趨勢,但空氣污染狀況仍不容樂觀,PM2.5問題還沒有解決,臭氧問題開始顯現。”
臭氧的危害主要是其強氧化性可以破壞細胞壁。一些易過敏人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臭氧環境中,會產生皮膚刺癢、眼睛刺痛、呼吸不暢、咳嗽等癥狀。地表臭氧高還可造成農作物減產或樹木死亡。其實早在2013年中國執行新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后,臭氧便成許多城市空氣質量超標主要要污染物。
“針對臭氧污染問題,主要是加大對揮發性有機物(VOC)排放的治理。”南京市環保局大氣污染防治處的工作人員說,“生產原料有揮發性的,汽車船舶制造、石化化工、印染廠、加油站等都是排放的大頭,環保局除了保持日常管理,還有相應的應急系統,一旦發現污染指數超標,將采取管控措施,情節嚴重的企業將勒令停止生產活動?!?/span>
由于臭氧自身的特性,即使監測顯示臭氧濃度較高,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藍天白云,也就會疏于防護。臭氧污染是氣體狀態的,戴口罩或打傘起不到防護作用。那么普通市民如何判斷臭氧濃度是否超標?專家表示,一般情況下,溫度高、光照強,同時,PM2.5、PM10濃度相對較低時,臭氧的濃度指數較高。因此,在光照強、溫度高的午后時段,兒童、老年人及心臟、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,應避免進行戶外活動,在室內待著是比較好的保護措施。